欢迎访问水玲龙(福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坚持党建引领 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2-12-02 浏览量: 451
2022年11月,水玲龙(福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领导班子赴常口村参观学习党建工作先进经验和做法,并进行了深入学习和交流。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常口村调研。站在老村部门口远眺对岸山水,他语重心长地叮嘱,“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习近平同志调研离开后不久,村民们就把他的嘱托融进村规民约,刻在了石碑上。2017年,村里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后,村规民约也‘与时俱进’,又立起了一块新碑。新碑立在新村部前饮水思源,牢记嘱托……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永续利用,惠泽子孙。”

2021年,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颁发给了将乐县的常口村。碳票,是将一片森林的固碳释氧功能作为资产交易的“凭证”,换取生态收益。

         2022年11月,水玲龙(福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领导班子赴常口村参观学习党建工作先进经验和做法,并进行了深入学习和交流。

(一)创新组织设置,深化“跨村联建”党建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乡村组织体系这个关键,让更多的村攥成拳、抱成团、连成片,为乡村振兴凝聚合力”。当前,在振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乡村规模小、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的“拦路虎”。如何破解这一发展难题,通过积极探索推行“跨村联建”党建新形式,把大村小村联结在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致富。按照“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通过大村带小村、中心村带周边村、强村带弱村的方式,推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的格局。

1.组织联建。充分发挥党委核心引领作用,坚持原有村级行政区划、村民自治主体、财务管理体制、目标考核奖惩、村干部职数配置和经济待遇“五个不变”,在充分调查研究、宣传发动基础上,召开干部和党员会议,成立联村党总支。

2.人才联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人才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实施好“导师帮带制”,加强乡贤队伍、大学生队伍、后备干部队伍等队伍建设。

3.制度联动。围绕“统一领导、独立运行、协力共进”原则,分类制定联村党组织、联村经济组织、联村群团组织工作职责清单,建立健全联村党组织主导下的分工合作、目标考核制度,实行联席会议、轮值议事等机制,采取“议题征集、集中研究、分层执行”办法,合理谋划、统筹推进联村重大事项,推动联村各项工作规范运转、高效运转。

4.产业联营。采取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不断促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联创联增联带”,促进村财、村民双增收。

5.民生联办。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对联建村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活动,继续深化农村“一革命四行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6.乡村联治。充分发挥联村党组织引领作用,引领乡风民风持续向善向上。坚持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推动“实事共办、急事共商、民事共调、难事共解”,构建“一核多元”的农村治理体系,不断提升乡村善治水平。

(二)强化人才支撑,实施人才“回引”工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其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日益凸显。乡村价值的发挥,需要既懂经营管理,又能真正理解乡村价值的人才。针对农村“人才荒”问题,我们要完善人才选拔机制,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乡镇企业工作,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

1.完善乡村振兴引才聚才制度机制。持续深化乡村振兴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强教育、卫生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乡村振兴人才政策体系。瞄准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断加强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力度。

2.手段多元,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乡村人才振兴需要多措并举,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一是实施“人才回引”工程,提升回引人才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能力。二是搭建本地人才培养体系,出台农村人才培养管理办法,探索建立政府补贴为主的村干部知识更新培训制度,形成“责任清晰、目的明确、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农村人才培训体系。

3.优化环境,完善人才宜留条件。实施乡村人才振兴,留住人才是关键和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合理的工资水平以及留出公务员和事业编制通道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措施。此外还需完善补贴、保险、金融等政策支持。通过强化乡村治理,形成和谐的乡村秩序,不断提升政策服务、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以及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扎根乡村的各类人才干事有平台,工作有岗位,生活有保障,成长有渠道。

(三)深化驻村工作法,推行居民座谈会

驻村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攻手”,开展工作不仅要“人在一线”,更要“干在一线”“成效取得在一线”。在一线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培养感情,不断提升驻村工作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1.深入群众,情况在一线掌握。驻村干部必须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一发展目标,广泛接触群众,深入每家每户,走进田间地头,常与百姓聊家常、问冷暖,真正了解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准确掌握做决策、定思路、抓落实的第一手资料,建立起群众基础,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2.为民解忧,问题解决在一线。驻村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提升调查研判能力,强化责任担当,立足实际,切实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把各类问题解决在一线,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3.为民服务,感情培养在一线。驻村干部在一线开展驻村工作,要自觉做到既“身入”,又“心入”。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建立干部与村民间的深厚情谊。

(四)突出政治监督,护航常口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守护好常口村的绿水青山,村管理纪委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聚焦履职尽责,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纪律保障。

1.紧盯履职尽责,开展日常监督。注重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通过靠前监督、一线监督,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检查。

2.围绕生态建设开展重点监督。把生态保持和提升作为重中之重。

(五)推行监督下沉,打通最后一公里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对加强基层监督工作作出部署,提出“充分发挥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推动监督落地,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让群众知道有监督、参与监督,强化基层监督在社会治理中的直接保障作用。做深做细做实基层监督,促进完善基层治理,切实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方向和指导思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只要我们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